据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通报,9月23日7时36分,株洲市芦淞区芦淞大桥东桥头产生一同多车相撞交通事端。刘某(男,43岁)驾驭一辆白色小汽车在芦淞大桥由西往东行进至大桥中部方位处,被王某某(男,57岁)驾驭的出租车追尾,致使刘某车辆失控驶向对向车道与多车相撞,形成6人逝世7人受伤。
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,其时有多辆电瓶车被白色小汽车逆行撞倒,导致人员伤亡。
在具有8座湘江大桥的株洲,“过桥”成为当地人每天很往常的一件事。但是,由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等原因,这份往常却给不少骑电瓶车过桥的人带来少许“惊骇”,让过桥成为需求小心谨慎或许分外的留意的一件事。
24日,极目新闻记者现场看望了株洲8座横跨湘江的大桥,它们各有特色,但也的确存在一些安全上的危险。有专家这样以为,现在许多区域的桥梁并未进行物理阻隔。因而,在桥梁建成通车后,就更需求有清晰的意图性地、愈加科学地办理,才干削减此类事端的产生。
株洲市全域横跨湘江,从1986年到2023年,该市共建设了8座湘江大桥。
依照建成通车时刻的先后顺序,尽管这8座桥有官方称号,株洲当地人却亲热地把这几座桥以“一桥”到“八桥”命名。揭露材料显现,8座大桥中,建成最早的是“一桥”株洲大桥,于1988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,全长1192.28米,宽24米;最新完工的是“八桥”清水塘大桥,2023年8月建成通车,全长2850米。最长的是“四桥”天元大桥,全长3538米;最宽的是“六桥”枫溪大桥,于2016年建成,桥面宽32米。
9月24日,极目新闻记者驱车看望这几座大桥,发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状况十分遍及。在株洲大桥,桥面中心有阻隔护栏,并有蓝色实线和非机动车标志来显着区别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,且设有人行道;天元大桥桥面为双向六车道,桥中心设有阻隔带,但桥面未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,非机动车及两轮摩托车均在最外侧车道行进。最新建成通车的清水塘大桥是一座双层桥梁,上层为机动车通行,基层为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。
株洲大多数桥梁限速在40-60公里每小时。作为衔接城区两岸的主干道,株洲大桥和芦淞大桥车流量较大。8座桥梁中,有6座全程设有阻隔带或护栏,9月23日事端产生地芦淞大桥中段无任何阻隔设备,枫溪大桥则全线无阻隔设备。
在此次“6死7伤”的事端中,芦淞大桥桥面中心硬质阻隔护栏缺失,导致闯祸车辆冲向对向车道时,缺少有用的防撞缓冲。有多位株洲市民称,跨江大桥便利了株洲人的出行,但本次事端后,骑电动两轮车过桥多少仍是有点“惊骇”,需求特别留意。
此次事端产生后,不少市民提出疑问,主张政府在车流量较大的桥上装好阻隔带,并改进非机动车的通行条件。极目新闻记者也从株洲当地交警了解到,针对市民提出的在芦淞大桥中段装置护栏或阻隔带的主张,现已上报。
国内某桥梁公司资深规划人员陈金(化名)承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明,除高速路及快速路外,关于城市内桥梁路面要不要设置阻隔带,现在国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,需依据各地的相关标准或许是甲方的需求来进行规划施工。
“城市桥梁,最常见的阻隔带便是美化。”陈金介绍,不少城市为了城市形象和周边景象的调配,会有在桥面设置美化阻隔带的需求。在寻求漂亮的一起,也能确保安全,避免车辆违规掉头。
不过,在桥面设置大型阻隔带会有必定占地面积,对路面的原始宽度有所影响;别的,跟着桥体分量的添加,对拉索或桥墩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需求提早规划预留空间。要处理这样一些问题,意味着更高的本钱。
陈金说,在城市内桥梁一般的规划事例中,为了便利各区域人员更好的流转,除机动车道外,都会规划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。“曾经由于本钱所限,非机动车道较窄,许多桥梁呈现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共用同一条车道的状况。”
陈金介绍,关于桥面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阻隔方法,各种计划都有,有物理(经过栏杆或台阶)阻隔,也有路面划实线阻隔,更好的是双层桥梁阻隔。但是,现在许多区域的桥梁并未进行物理阻隔。面临这样的一种状况,就更需求后期的科学办理。比方依据桥面的车流量、人流量的改变,地方政府、交警等部分的办理办法进行灵敏调整。一起对大众进行路途交互与通行安全教育,以最大极限地削减此类事端的产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