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9日电(李姝徵 米杨军)在浦东新区洋泾街道,有一条不起眼的内部道路,它虽不长,却是承载周边海防新村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道路。这条位于浦东大道2224号上安大厦与2238号祥和大厦之间的通道,是进出海防新村小区的唯一车行道,宽8米,长约100米,看似普通,却让周边居民头疼不已。
自今年四月以来,这条道路因经常被车辆违章占用停车,逐渐演变为居民们心中的“痛点”。随着浦东警方与街镇的介入和一起努力,这条“内部道路”在短短数月间经历了从“失管”到“精管”的华丽转身,成为了居民们交口称赞的“家门口之路”。
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,停车难成为许多小区面临的共性问题。海防新村也不例外,其唯一的进出通道经常被一些车辆占据,导致早晚高峰时段居民车辆进出小区困难,甚至发生了多起车辆碰擦事故,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。居民们纷纷通过市民热线反映问题,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采取比较有效措施,解决这一困扰已久的难题。
然而,看似简单的违法停车问题背后却掩盖着一时难以根治的“病根”。这条道路既非小区内部道路,也非市政道路,其权属归东侧祥和大厦内集团公司所有,属于企业内部道路管理,因此浦东公安分局洋泾派出所及相关交警部门无法直接介入执法。客观上形成了管理上的空白和盲区,也让问题的解决变得尤为棘手。
面对居民的强烈诉求,洋泾派出所没有回避,而是选择主动作为,派出所社区民警即会同街道平安办,多次深入现场踏勘,仔细地了解情况,倾听群众声音。他们发现,乱停车辆多为附近办事临时停放,而因道路狭窄,一旦停车饱和,便会造成拥堵,影响小区居民正常通行。
在调研的基础上,民警决定从源头入手,探索解决之道。他们借鉴了之前辖区其他类似问题的整改经验,初步制定了在路段中央设置硬隔离护栏分割双向车道的方案。然而,初次尝试并未达到预期效果,虽然违停现象有所缓解,但仍有零星车辆停放在犄角旮旯,有时哪怕一辆车也能影响交通,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。
面对初次尝试的受挫,派出所没有气馁,会同街道工作人员,结合道路现状及周边实际的需求,力求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。他们多次召集平安办、城运中心、企业单位、海防居委、物业及居民代表等,就前期整改实施方案与现实困境进行反复讨论,力求达成共识。
经过多轮商议,最终决定在先前硬隔离护栏的基础上,逐步优化道路通行改造措施,实施“拓宽车道、双向分割”的方案。这一方案不仅仅可以有效杜绝违停现象,还能明显提升道路通行效率,保障居民出行安全。
方案确定后相关各方迅速行动,多次召开上安大厦北门通道改造推进会议,敲定设计的具体方案,推进整体施工。派出所则持续督促跟进,确保施工期间居民出行安全,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。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施工,这条焕然一新的“内部道路”终于在本月12日迎来了竣工验收。
如今,走在这条道路上,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拥堵的景象。宽敞的车道、清晰的标线、合理的停车区域……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。居民们都表示,现在每天上班再也用不着担心车子被堵在小区门口出不去了,送小孩上下学也能放心走了。这条“家门口之路”的焕新升级,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出行难题,更在无形中拉近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,赢得了居民们的由衷赞誉。
海防新村“家门口之路”的成功改造,是洋泾派出所及洋泾街镇以实际行动回应了群众关切,确保了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、件件有落实。更重要的是,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、好做法。他们相信,只要从始至终坚持以人为本、服务为先的原则,就一定能让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再上新台阶。 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