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工厂奏响产业新春曲。在新型工业化、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赛道的背景下,新技术、新产品加速破圈,赋予工业经济“首季必胜”的澎湃动力。
从动力电池到多功能传感器,从PTC加热器到关键零部件加工……解构一辆国产新能源汽车,“孝感造”身影处处可见。其中,不少孝感企业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动力,在国产化替代浪潮中奋勇争先。
3月11日,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,楚能新能源凭借0.22GWh装车量排名第14,连续5个月稳居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五。截至今年2月,楚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已突破5万台。
在孝感锂电池产业园纤尘不染的电芯工厂内,各种锂电池原材料经过合浆、涂布、辊压、模切、卷绕等40多道工序,变成一块块电芯。孝感锂电池产业园总经理孙俊介绍,“春节前,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升级,运用大数据模型,让涂布设备在感知正负极原材料喷涂不均时自行修正;运用AI、大数据技术控制风量风阀,将车间各处温差缩至2至3摄氏度,确保电芯品质和稳定性很高。”
目前,孝感锂电池产业园内15条生产线条生产线将正式投产,整个园区产能将达到35GWh。”
总部位于孝感的楚能新能源,专注储能、动力两个领域。据不完全统计,楚能先后与东风公司、一汽集团、上汽集团、广汽集团、长安汽车、中国重汽、厦门金旅、三一新能源等大型车企实现合作,已有近20款车型搭载楚能新能源动力电池登榜工信部公告,涵盖电动轿车、越野车、公交车、重卡等各种车领域。
楚能新能源在动力电池实现第一代到第三代产品迭代升级的同时,还将在今年量产首条国内领先的超高速汽车底盘CTB生产线万台乘用车电池包。该产品同时具备4C、6C超级快充技术,充电1分钟续航100公里。
年产PTC加热器1100多万套,国内每10台新能源汽车中,有6台PTC加热器来自华工高理。
凭借多年PTC芯片技术的积累,华工高理推出1800V高压PTC芯片及800V平台加热器,支持电池快充速度提升4倍、零下40摄氏度环境下工作“不掉线”。在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上,一块块由公司自主研发的PTC发热芯片经过封装等程序,华丽变身为PTC加热器。公司CEO助理任茜茜指着飞速运转的生产线介绍:“日产PTC加热器3.5万套,每3秒就有一台下线。”
“订单已排到了三季度,其中一季度订单同比增加五成。”任茜茜激动地说,“日前,公司中标某国际知名车企全球化平台项目,项目生命周期订单金额达到20亿元。”
从常温传感器,到高温传感器,再到压力传感器……公司瞄准“全球首发、国产替代、专精特新”发展定位,紧跟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链发展需求,围绕新能源汽车“新四化”,不停地突破舒适区,抢占产业“新风口”。
“公司最近新研发出多款车载环境感知传感器。”任茜茜说,多合一空气质量传感器可精准监测车内PM2.5、二氧化碳、有害化学气体及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,一旦超标,将联动车载新风系统改善车内空气质量。以前这些传感器主要依赖进口,只有高档车才会配置,有了国产化替代,更多车主享受更舒适更健康的车内环境。
中一科技拥有云梦、安陆两大电解铜箔生产基地,铜箔被大范围的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和印制电路板,锂离子电池大范围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,是中国电子铜箔材料专业十强企业。
公司紧盯市场需求,发力创新链,竞速新赛道,加快铜箔向细晶粒、致密度高、表面粗糙度低、强度高及延展性好的方向“开疆拓土”。目前,4.5微米铜箔深受市场欢迎。在深耕现有市场的同时,已掌握用于固态电池的锂——铜金属一体化复合负极材料等有关技术储备,将依据市场需求情况做生产。
穿好工作服,戴好工作帽,经过风淋室吸尘处理后,才能进入铜箔生产车间。公司负责的人介绍:“车间内环境类似医院手术室,任何一点小灰尘,如果粘附到铜箔上,就会影响铜箔生产质量。”在偌大生产车间内,记者看到,一台台生箔机在“定制化工作间”满负荷运转,一张张铜箔薄如蝉翼,色泽光鲜,生箔机控制管理系统上清晰地显示着速度、收卷张力、长度、电流的大小等。“铜箔生产需要控制点非常多,涉及到电流、浓度、温度、转数、应力、张力等各项参数,每个控制点都有严格的控制指标,不能出现一丝偏差。”公司技术人员表示。
紧盯行业风口,中一科技持续和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,加大对新产品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,积极推动高抗高延锂电铜箔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的研发与生产,以高品质产品抢占广阔市场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